作者 | 于保国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 前言:商圈一词来源于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是指具有一定辐射范围的商业聚集地。国内有两种理解,“零售商业的聚集地”;零售商店(企业)所吸纳客户的地理范围。 汽车行业尤其是汽车后市场很少使用商圈的概念。但商圈一直对汽车行业和后市场,尤其是对维修企业持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有的维修企业因为商圈而繁荣,有的却因为商圈的问题而”关、停、转”。 汽车维修行业的商圈概念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服务圈;二是汽车行业生态圈。我们通常都清楚,维修企业的服务半径。维修企业服务半径一般为1公里、3公里和5公里服务半径的商圈。比如德师傅汽车新服务提出网格化社区服务3公里服务商圈。 社区商圈是汽车维修企业关注度和集中度最高的商圈。这个商圈比较适合小综合店、快修店和洗美店。四川什邡先锋,在一个仅有不到4万台汽车的县级市,拥有自己的五家店。五家店全部都是在社区商圈。平均每家店盈亏平衡没有超过9个月。完全是新店,全部做到当年盈利。 交通事故联合保险商圈。以交通事故为链接点,交警与保险公司联合办公,形成客群商圈。西安永久、湖南志诚、、成都鑫万兴、成都詹电器汽车维修,依托这个商圈,都能实现单台车产值超3000元,单人年产值超30万元。其中有三家企业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汽车维修集中商圈。这个商圈汽车后市场氛围浓厚。适合小综合和专项、小综合类维修企业生存。陕西宝鸡星海工贸店、四川新世纪店、宁波金龙店,在这类商圈,企业生存都超过了10年。而且受到o2o、电商、环保、私家车时代、公车改革和保险费改的影响极小。 汽配城商圈。汽配城商圈在近10年对维修企业有较大的连接度。在全国上海、北京、南京、郑州、西安、昆明、沈阳、杭州、广州、成都十大汽配城,以汽配城为中心店,周边3公里聚集大量的汽车维修企业。配件覆盖率高、及时率高、客户链接广,生存能力很强。西安百援、常德博安、长沙三联、德师傅五元桥店、昆明汽配城一汽特维店,都是距离汽配城在3公里以内的店。建厂最少是三年,最多也超过10年。 商业地产圈。近几年,随着商业地产的不断发展,对汽车后市场的维修企业吸附力越来越大。苏宁易购集团汽车分公司在集团旗下所有的商业地产区域开始全力打造汽车服务体系。中国汽车联合会辽宁分会在沈阳做商业地产汽车服务项目的推动。 以上是相对于汽车维修行业存活率最高的5个商圈。也有维修企业貌似是商圈,但维修企业进入后存活率极低的商圈。 4S店商圈,在全国地级市和省会城市、直辖市,每个城市都有多个4S店一条街。可以说是汽车商圈,但这些商圈,维修企业存活率很低。仅有的几个坚持3年以上的,也都处在亏损或盈亏平衡点附近。 中鑫之宝石家庄一个店就在4S店商圈,经营状况很不理想。最近一年多,有几家导入了平行自贸车和进口汽车销售,企业经营状况才有所改变。所以,维修企业谨慎进入4S店商圈。 维修企业商圈的价值很大。就拿客户辐射范围来说。 目前,综合性维修企业的服务商圈在半径3公里到5公里。新能源车服务的维修企业,服务半径会增加二到三倍,有的甚至跨地级市服务。比如,特斯拉钣喷服务,北京都服务到了保定和廊坊地区。 社区店服务商圈一般在1公里左右,大多数都是服务一两个社区。德师傅和汽车之链都先后提出,社区网格化服务网络搭建。在努力打造服务城市3公里服务网络。 通过汽车维修连锁、联盟、协会等组织,将商圈交叉互为辐射,正在成为发展趋势,形成客户价值共享,为客户提供全业态全链条的服务网络。比如上面提到的社区店与综合店联合,小商圈和大商圈融合。 商圈的概念,在后市场最早在10年前就已经有了萌芽,提法是“服务半径”。经过10年,还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受制约于人才,客户经理的不专业性,职业经理人的匮乏,业务的浑浊,客户体验的原始,都制约了商圈价值体现。近几年,+互联网,维修企业商圈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汽车维修企业的的商圈,就是人、车、生活圈;就是以车为核心的价值圈。 维修企业做好商圈,就是在竞争中最好的客户终端拦截。 把握趋势,才能把握商机。在汽车服务市场大变革的今天,淘汰大潮还会更加汹涌彭拜,能够活下来、活得更好、能够持续发展汽车维修企业,一定是那些商圈建设优秀,或者加入了优秀商圈文化的企业。 快来加入“机动车维修公共服务平台”、加入“车大夫在线”汽车维修商圈吧,它能带给你更多的实惠,让综合性汽车修理厂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